查看原文
其他

看起来不赚钱的长沙独立戏剧人他们活得怎么样?

2016-08-31 丸山 年代音乐台
点击上方“年代音乐台”可以订阅哦




李韧

没想好戏剧工坊制作人

古典音乐会策划人



没想好戏剧工坊从2008年成立至今,已经8年过去了。它为长沙市民贡献了许多好话剧,比如《掌柜的在吗》、《公公没想好》、《手枪手》……早在2011年还上了《越策越开心》,是湖南最早、最知名的戏剧生产者。


 

没想好戏剧工坊的制作人李韧接待过无数的媒体人,他在2011年做了一出不错的戏,很多媒体记者来都采访。第二年少了一点点,第三年再少一点,第四年、第五年记者都已经跳槽或转行,到现在新的一批媒体人长起来,而没想好工坊还是好好地存活着。


遇上很久不见的老媒体人问近况,李韧会笑嘻嘻地开玩笑:“对不起,我们还没垮。”




恭王府里的“小二胡匠”


李韧是个狂热的戏剧爱好者,早在1993年,他在北京的中国音乐附中学二胡,在恭王府里度过了五六年。恭王府是座有历史的院子,很多文化界的名人都在那座院子里呆过。




在李韧看来,恭王府的珍贵之处,除了那种新旧建筑对比的反差,最重要是少年时代跟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在那里,一起讨论音乐和梦想的记忆。


李韧和同学当时管恭王府叫做“鸡窝里”,因为老师当时常教育他们鸡窝里能飞出金凤凰。李韧的同学出了不少名人,有个同班女同学是女子十二乐坊的成员,还有一位吹笛子的学姐成了中央民族乐团的首席。直到今天,这些同学还在坚持民乐。



在美国差点被警察抓


李韧在音乐附中的那些年,接触到最前沿的音乐信息,他第一次听到迈克·杰克逊的歌,整个人都被震撼到了。很多人只能模糊地懂得迈克·杰克逊是好听的,而专业人士李韧能听懂音乐的结构,他觉得迈克·杰克逊太厉害了。从那时开始,李韧发现自己的爱好并不在民乐这一块,加之当时他的文化课总是跟不上进度,于是萌发出国的想法。


90年代出国留学远不如现在这样正规,当时的中介机构偷偷摸摸地,把李韧往暗处一带,门帘一拉,小心翼翼地问:“出国吗?”


李韧就去了美国。

 

1998年去美国后,李韧写了一封长长的信回来,向当时正在准备高考的同学得瑟。他在信里惊奇地说:坐在旁边的女同学怀孕了,高中的操场上有女学生在带孩子。


这封信至今都被老师保存着。


李韧的世界观被中美两国巨大的文化差异冲击着,那种新奇感在今天回忆起来,李韧都觉很深刻。这种文化和习俗的差异,让李韧惹过麻烦。


当时,美国已经普及烘干机了。美国的公寓不会设置晾衣区域,每个公寓里都会安装一台巨大的烘干机,烘一次衣服要花上两美元。


中国的留学生没有烘衣服的习惯,洗完衣服后把衣服都晾在窗口。李韧有一次洗完内裤挂在窗口边,就出门。当时学校的学生起了冲突,在宿舍里藏了些武器。警察去宿舍搜查,查完李韧的房间,把他们划进了可疑房间。


朋友问李韧,“你藏了什么吗?”


李韧同样惊讶地答:“没有啊!”后来想了很久,李韧才想起,可能是挂在窗口的一排红内裤像是一种不明的暗号。


被《Music Man》点燃的戏剧梦


尽管李韧在出国前受了一段时间的语言训练,但是出国后的第一天,却发现自己一句话也听不懂。真正融入到美国社会是三四个月后,那天李韧用车载电台听一首迈克·杰克逊的歌曲,里面有个小孩说话,他以前在国内时从没听清楚过。但是那天,他明明白白,清清楚楚地听懂那首歌,他回到家里尖叫起来。


李韧经常会参加美国高中的一些音乐活动,有一次他去美国一个富人区的高中,那边的学生和老师自导自演了一个叫《Music Man》的音乐剧,一个简单的剧场里,一群朴实的高中生,表演得非常出色。这深深地触动了李韧。



虽然李韧大学的时候选的是工商管理,但是他开始怀念起自己曾经登过的舞台。那天起,他有意识地大量接触文化方面的知识,参加做舞美的戏剧班,去艺术节实习,去大学的爵士节做志愿者。


大学做课题时,别的同学卖手机,他给同学讲成龙,讲中国的武术、京剧武生之类的知识。




他的课题是同学中最受欢迎。每次他出场的时候,台下的同学大声喝彩,彷佛那是李韧的表演时间。



长沙伢子在长沙做戏剧


2011年,在外游历了四方的李韧回到了长沙。他一个人到长郡中学的门口买一个葱油粑粑,长沙的道路已经不熟悉了,儿时的伙伴已经失散了。




当时李韧负责长沙音乐厅的筹备,他认为音乐厅想要长久经营下去,靠不断地买节目是不行的。李韧在寻找有创作能力的剧团,他每天都会买一份《潇湘晨报》,看哪里有演出,哪里有剧。


第一次接触到“没想好戏剧工坊”时,李韧正在吃饭。电视里正在播创业大本营的新闻,恰巧播到没想好戏剧工坊的戏剧创业,新闻播了三十秒,李韧记住了这个新闻。回头就上豆瓣给对方发了一份自我推荐的豆邮,他心思活络地在落款上写上:长沙市文化局。


对方很快就给他回电话了约见面。见面后李韧侃侃而谈,说很多规划,比如正在筹备的剧场;想要做一个戏剧人的乐园。李韧对“没想好”团队的印象非常好,觉得踏实可靠。然而对方一度觉得李韧是个骗子。


从加入”没想好“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六年,这对于李韧来说是一个小小的奇迹。在年代音乐台DJ张燕的心中,李韧是长沙最称职的剧团制作人。戏剧是一个小众的行业,它不像艺术馆和企业那样受到政府的支持和关注。


“没想好”经常要面对经营的困窘。张燕还记得,有一次她跟老公王亮(没想好戏剧工坊导演)在去常德的路上接到李韧的电话。李韧问王亮,《掌柜的在吗》去参加青戏节,去不去?这出剧在长沙市场是亏钱了,成本非常高,光是服装就花了一万多。当时,王亮沉默了很久。虽然内心很想去,但是考虑到成本,无论什么选择都让人煎熬。




剧团当时的经营状况并不好,很多演员也疑惑,这种不赚钱的戏还演干嘛呢?但是李韧从来不用赚不赚钱这个标准去评价一出戏的好坏。他觉得“没想好”需要一场“远征”,不能只在长沙的市场玩一玩,应该去外面推销自己,让自己的作品被更多的观众体验。


当时,李韧带着团队走进青戏节的剧场,大家的状态都非常自信。因为“没想好”运营了一段时间的剧场,对于声、光、电的配合都游刃有余。大家心里憋了一股气,集全部的力量演了第一场戏。台下即便是最苛刻的同行,都非常满意。


那一场戏成了“没想好”的一个标尺,后来剧团的很多次演出,李韧都参照它来点评演员的表演。




“没想好”是靠着一群戏剧人的热爱,才能坚持走到现在。有人曾经问李韧,“你觉得你们剧团齐心吗?”


李韧说:“不齐心。”


“不齐心那怎么办?”


李韧答:“最牛的事情,就是一群不齐心的人聚在一起,还能做一件事情。”




上周由李韧担任制作人,王亮编剧、导演的话剧《武林萌》在湖南大剧院上演。


(话剧海报)


(舞台布景一角)


(后台演员上妆)


(演员“定妆照”)


(演出前的连排)


(演出前的连排)


(演出前的连排)


(演员谢幕)



(本剧导演王亮)



鸣谢:尤加摄影



FM106.9年代音乐台旧爱还是最美
旧爱新欢·经典重来长按二维码关注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